
以“精、專、強”打造一流的電力電纜行業 發布日期:2014/10/2 |
如果分析原因,我們會發現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錯綜復雜,并且每一個原因都值得本土的電線電纜行業來一次大的改革或者轉型。隨著市場尤其是高端市場的不斷擴大,中國電線電纜行業的轉型升級則顯得尤為迫切。而在漫長的轉型升級過程中,其實中國的電線電纜行業并非是孤獨的,而是有很多值得借鑒的成功企業值得學習的。
比如,日本電線電纜行業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后期,曾經跌入低谷,在二十一世紀初期,日本電線電纜行業開始進行公司間的業務整合,并使電纜業逐漸走出低谷。如在高壓電力電纜制造領域,住友公司與日立公司合資成立了J-Power公司;古河公司與藤倉公司成立了Viscas公司;昭和公司與三菱公司成立了Exsym公司。
如此一來,原來六家高壓電纜制造商就只剩下三家,而類似的公司間業務整合還發生在日本的繞組線和建筑導線制造領域。日本電線電纜行業將其稱之為“選擇與集中”,其含義為通過選擇與集中進行業務整合。通過整合使得相關業務的經營資源集中、規模擴大、成本降低、研發能力提高,在國際上更具有競爭力。
除此之外,我們在國外一些發達的電線電纜國家還曾經通過轉移生產重心,來減少包括人力在內的生產成本,其中包括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瑞士、新加坡等國家以及中國臺灣、香港等。顯然,在過去的幾年來,全世界最有名的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其中包括耐克森、普睿司曼、住友電工等都將生產重心轉移到了中國,其主要原因便是中國市場大而人力成本低,因此這一戰略性的轉變,給這些大型企業帶來極好的發展。如日本古河(沈陽古河)、意大利普睿斯曼(寶勝普睿斯曼)和中國臺灣華新麗華(杭州華新)的110-220KV交聯電纜已經在中國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法國耐克森公司的特種電纜以及交通工具用電纜憑借其品牌的影響力在國內一些重點工程中不斷地中標,同時在上海、昆山、天津建有合資或獨資公司生產特種電纜、漆包線等產品。
此外,我國的經濟快速增長帶來市場機會的增多、在低制造成本的區域生產能獲得更多的收益、跟隨用戶遷移生產基地(如電磁線、電子線纜)、所在國對進口征收高額關稅(如高壓電纜)。以外資在中國建立的電線電纜工廠為例,其產品覆蓋面之廣,幾乎涉及所有電線電纜產品領域,從高壓超高壓交聯電纜到細小的漆包線、電子線纜,無所不有。
目前,結合我國人力成本不斷增加,漸漸失去人口紅利的當下,我們的電線電纜生產企業是否能夠將生產重心向我國周邊落后國家或者是非洲等地區轉移,也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尤其是南非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市場不斷擴大,而人力成本較低,因此中國的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將生產重心向南非等國家或地區轉移,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
除了生產重心轉移,降低生產成本外,我們在研究歐美日等龍頭電線電纜生產企業時,我們還發現除了一些生產產品領域十分廣泛的著名大公司外,還有一些專注于某類產品制造的專業公司。他們雖不如大公司那樣在業內引人注目,卻在專業領域獨霸一方。如近幾年市場增長較迅速的石油天然氣勘探用、近海工程用電纜制造領域,雖然像耐克森這樣的電纜巨頭也生產這類產品,但全球市場領先者卻是一家中等規模的美國公司——美國電纜有限公司(AmerCable公司)。由于其專注于專用電纜產品的研發,重視電纜的工程應用、解決好產品在工程應用中的技術問題以及供貨及時等優勢,因此在這些特殊領域的電纜產品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最后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是我國電線電纜行業普遍缺乏的重要一點便是:持續創新創造價值。事實上,國外一些著名的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十分注重通過持續創新來創造價值,即便他們已經是世界上最為有名的電纜生產企業。比如以普睿斯曼為例,其電線電纜業務在近幾年內增長了29%,除外部需求擴大、金屬價格上漲等形成的增長因素外,其注重創新活動為公司帶來較好的收益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普睿斯曼創新活動不僅限于在高附加值業務、產品研發與改進等方面,同時也重視在制造環節、供應鏈及服務方面進行持續的改進和優化,通過系統地創新活動以增加在電纜市場的份額、提高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同時,國外公司十分重視對前沿技術發展的跟蹤和研究,以期搶占技術的制高點和市場的先機。如在超導電纜技術研究方面,申請專利數量前十位的申請人都為日本的住友、古河、東京電力、藤倉、東芝、三菱等公司,歐洲西門子、比瑞利、耐克森等公司以及美國超導公司,其中僅住友公司一家就在超導電纜方面申請了300多項專利。
因此,中國電線電纜行業想要真正做大做強,必須要努力做到“精、專、強”,“精”不僅要將產品做精,還要保持精明的頭腦,比如找到最為科學、合理的降低生產成本的方法。另外就是不斷做專和做強,這其中當然少不了以“持續創新創造價值”作為驅動力。
|